中国社会科学网讯(记者 王广禄)8月26—27日,由南京大学马克思主义社会理论研究中心、江苏人民出版社、《南京大学学报》编辑部联合举办的《卢卡奇研究指南》(三卷本)出版座谈会在南京举行。
南京大学马克思主义学院院长胡大平、江苏人民出版社副总编辑戴亦梁、《南京大学学报》执行主编王浩斌等出席会议开幕式并致辞,《卢卡奇研究指南》(三卷本)主编、南京大学哲学系教授张亮介绍了图书编写缘起与过程。与会专家学者围绕《卢卡奇研究指南》(三卷本)的出版意义、卢卡奇研究的最新进展及其未来走向、卢卡奇与“西方马克思主义”的关系、“西方马克思主义”与当代中国马克思主义学术研究等话题展开深入研讨交流。格奥尔格·卢卡奇(1885—1971)是20世纪最重要的西方思想家之一,也是20世纪最重要的马克思主义理论家之一。作为“西方马克思主义”思潮的创始人,卢卡奇深刻参与到中国马克思主义理论形态和学术形态的当代重塑过程,并以潜移默化的方式发挥了重要作用。2021年是卢卡奇逝世50周年,2023年是卢卡奇开创的“西方马克思主义”思潮诞生百年纪年,为学术理论界深入思考卢卡奇开创的“西方马克思主义”思潮传统、在新时代进一步深化对卢卡奇思想的研究提供了契机。《卢卡奇研究指南》(三卷本)正是在这样背景下编撰出版。该书由南京大学马克思主义社会理论研究中心课题组与江苏人民出版社密切合作,精选近半个世纪以来英语、德语、俄语、法语学界有关卢卡奇的经典研究论述,展现近半个世纪以来国际卢卡奇研究经典观点,系统展现了卢卡奇各个思想发展阶段、各个思想发展维度的国际学术共识,努力为国内卢卡奇研究提供坚实的学术支撑。《卢卡奇研究指南》(三卷本)书影
《卢卡奇研究指南》三卷分别对应卢卡奇早、中、晚期的思想。卢卡奇早期与马克思主义时期的延续性与差异性,是国际卢卡奇研究的重要话题。《卢卡奇研究指南》(第一卷)由张亮、刘健、谢瑞丰编写,聚焦卢卡奇早期思想,精选了16篇研究文献,分别考察了卢卡奇经历的生命哲学、新康德主义、现代性危机等20世纪初各种西欧思潮,研究内容覆盖了卢卡奇的早期著作《现代戏剧发展史》《心灵与形式》《小说理论》和《海德堡美学》手稿。本卷文献以跨学科视角探究卢卡奇早期哲学、美学及文学理论,勾勒出卢卡奇早期思想发展的基本脉络与走向,并对其丰富的思想史效应进行了细致的盘点,以期为卢卡奇思想的整体研究提供文献支撑。《历史与阶级意识》是卢卡奇影响最大的著作,它不仅对后来的西方马克思主义和当代国外马克思主义产生了深远影响,也对当代中国马克思主义哲学和文艺理论研究产生了重要影响。100年后的今天,我们如何站在新时代的制高点上,更好地总结和反思这一著作的理论遗产及其内在局限性,是创新发展21世纪马克思主义必须面对的重大课题。《卢卡奇研究指南》 (第二卷) 由孙乐强、李乾坤编写,主要讨论《历史与阶级意识》,精选了16篇研究文献,分别从不同的角度阐明了《历史与阶级意识》写作的时代背景和思想史语境,集中阐述并反思了《历史与阶级意识》的核心概念与核心观点,评析了它所引发的思想史争论,以期为今天进一步深化对《历史与阶级意识》的研究提供文献支撑。
卢卡奇在1945年后试图逐步建构的哲学、美学和伦理学理论体系是一个宏大且庞杂的体系,是卢卡奇漫长理论生涯的最终成果。《卢卡奇研究指南》(第三卷)由孙建茵、刘健、谢瑞丰编写,主要探究卢卡奇中、晚期理论著作,精选了23篇研究文献,重点论述了卢卡奇的哲学和现实主义文学理论与黑格尔的关系,卢卡奇对法西斯主义的批判以及建构马克思主义视角的西方现代哲学史的努力,卢卡奇对西方马克思主义理论家本雅明、阿多诺、戈德曼等人的影响,卢卡奇对当代资本主义批判的相关性和重要意义等议题,以期为学界准确把握卢卡奇中、晚期思想的背景和内涵提供文献参考。与会学者一致认为,《卢卡奇研究指南》(三卷本)从中国视角出发,秉持国际化和专业化原则,全面研究了卢卡奇思想发展中的各个阶段,广泛收集并翻译国外学界对卢卡奇不同时期重要理论思想和文本的研究成果,尤其是一度被国内学界所忽视的内容,如卢卡奇对现象学的探索、其早年对艺术哲学的构建、卢卡奇过渡时期的思想等,相较于过往类似的卢卡奇文献选编,具有更为鲜明的问题意识,有助于整体呈现卢卡奇思想的全貌。2023年将迎来卢卡奇《历史与阶级意识》付梓100周年,《卢卡奇研究指南》(三卷本)从生平、思想史、接受史、理论形态、理论比较等多角度,对卢卡奇辉煌理论生涯的各个阶段的哲学、美学、文学理论,作出全面而深入的理论介绍与综合诠释,既是向西方研究指南编撰传统的学习,又在研究指南领域走出了卢卡奇研究的领先步伐,是中国学界以中国立场,纪念卢卡奇《历史与阶级意识》付梓100周年的一份隆重贺礼。【版权声明】本文来源于中国社会科学网,版权归原作者及原出处所有,本公众号尊重原创,以上图文,贵在分享,如涉及版权问题,请及时联系我们删除~